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

運動哲學讀書會3rd記錄



潔如老師
p.276
(五)學科定位
在介紹「身體感性認識學」在哲學的價值之後,接下來要談這個學科到底是怎樣的學科或領域?和美學、哲學有和干係?這是接下來的兩大問題。
一、學科形態
雙重意義
1.      學習或指導的分科(學科)
2.      身體形式的練習(術科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-------------(本頁下方兩個斜體字)
  
作者以三個型態去說明Somaesthetics(身體感性認識學)的學科部分:
1.      以身體感性認識學,構成一個能夠匯聚不同研究領域的的科學架構。這些研究的領域雖不相同,但都和身體有關。例如由歷史、人類學或心理學的角度去探討身體。
2.      實用的身體認識學面向。
在這個面向上,有許多零零總總(瑜珈、健身、皮拉提斯、減肥、塑身、保養…等等)的書,立論各有不同。在這個面向上,身體認識學該做的是統何各家理論,找到基本的共通原理,做一個實用性的統整。如瑜珈有很多的類形,有自心靈、考據學、哲學、健身層面等等。有一本書在談瑜珈,其中提及許多不同層面的概念(不同於傳統瑜珈),而那些技巧往往能與其他不同類形的運動(如皮拉提斯)基本原則相通。
3.      身體力行!

二、身體感性認識學跟傳統美學與哲學的關係(p.277中間)
    以上已說明學科之定位,那麼可稱這是一個學科?作者認為可做為美學的分支學科。美學的內涵可因為這個新的領域的納入而擴充。對身體美學的關注其實自古即有(277頁最後段舉立),自包姆嘉登之後,身體感性這個部分是被忽略掉的,但在包姆嘉登之前亦有提及這個部分。如希臘哲學、東方亞洲哲學、現代哲學亦會關注這個部分(如休姆與尼采)。他們認為身體感關是需要培養的,尼采認為這可以使人的生命更加完滿,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理由。
  但仍有反對理由:(278)
1.      所謂的分支學科都有特定的對象,如音樂美學的對象是音樂,環境美學的對象是環境,但是身體感性美學卻沒有一個特定對象,反而是橫跨每個領域。作者認為身體不只是美學創造對象,更是重要的感官媒介,身體是可以處理所有美學對象的感官媒介,身體有主體與客體的雙重性。除了這個部分,身體也是美學之外任一對象的媒介,這是反對者的其中之一理由。
有些對象並不是被當作美學來看待,例如武術、心靈治療…,這些不是美學的範疇,但身體感性認識學卻都會去觸及。作者認為這樣的反對理由對美學的定義過度狹隘,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美學認識。如運動美學的研究領域裡,出現了美學做為倫裡與藝術的關鍵傳統,這些是本來就有的東西,所以這在身體感性認識學的領域裡也是可以被接受的。

2.      如果美學是哲學分之學科,而身體感性認識學也是美學其中一分支,那麼身體感性認識學也會是哲學。但是反對意見認為身體感性認識學已超過哲學的範圍太多。作者認為,哲學廣義來說應是一生活方式,那麼身體感性認識學也是。有學者認為美學應脫離哲學,作者認為對於這些分界應有一開放性的態度。以下理由:
一,這是一開放性的計畫,應有一個多面象的發展。
二,二,身體感性認識學是怎樣的一個學科,應該由眾多實踐者與深入了解者去評斷,而非單一說詞能夠概括。

  那麼身體感性認識學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學科呢?現代哲學家杜威提出body mind,本身練習亞歷山大技巧,同時也唱聲樂。但在有一段時間他無法發出聲音,後來他發現是因為他在發聲之前喉嚨會不自覺地用力。於是他開發各式的音樂(樂器或聲樂)在演奏實身體應該如何使用。
    富科的分析中則以提倡吸毒與同志性虐待來實踐身體感性認識學。以兩者來擺脫被規訓的方法(異性戀宰制等等既定價值)

冠閔老師
    關於剛剛的分享,我有一些回饋。雖然不一定非常切題,但也在這邊提出一些分享。
    尼采認為人的身體會是今天樣子,是與從古自至今的習慣造成的。如德國人喝冷湯,吃硬麵包,造成德國無聊死板性格。
    富科認為他那個時代的人對美的理解非常怪異,美學成了特定一群人可以談的內容,只有他們做的東西能是美。但是美的應該可以更廣泛,而非特定人可觸碰的範疇。工業時代之後,人類發現身體是可以被調整的。如進醫院、學校、軍隊之前都需要填表,掌握每個人的不同,以便將每個人調整並統一。調整配置的概念因而產生:「因為某個目的而將過程做了調整,使作為能達到目的。」指導與應用沒有先後,而是同時進行。如現代自由是有詭計的,似乎我們有自由選擇,但是選象都是被配置好的,看似有自由,其實是被控制的。富科晚年談到倫理學對這樣的假自由有一個解套:在慾望中尋找目標、幸福和最高的善。
    富科在這個立基點解決了一些問題,如康德:「一個理性的存有者,他的自由是他給自己下了一個規定,而他自己遵守規定,這就是自由。」
  富科認為身體必須不停地操練,使其內化成為本能。理性非常脆弱,所以必須架構一個非常龐大的規範去使其攀附並能被人使用、實踐。犯錯意味什麼?一個孩子被懲罰的時候,我們認為那是一種學習。很多時候道德決擇必須是當下決定,而非經過一連串的長時間的思索而去實踐。具體情狀的複雜沒有辦法被以單純的理論去涵蓋。
  富科談同性戀時提到:為何西方人在十九世紀之後特別關注「性」?為何使性禁聲,又使其解放?因為「性」影響到人口(出生率、死亡率),為了控制人口,這些問題都環繞在「性」上。
  人是什麼?把「性」放入這個問題,當把佛洛伊德放入拼盤中,解釋了什麼?
富科認為同性戀問題在古代並不嚴重。這個認知假定了有異性戀與同性戀,但是這那個社會架構底下人們關心的是愛戀關係而非性別。在古希臘,自由人可以追求少男。但是當時社會認為自由人不能奴役自由人(插入與被插入的關係中,被插入者被認為是被奴役的一方)。古希臘的智者聚會,他們會去山洞理吸沼氣,他們會進入一個類似乩童被神附身的狀態。「人」這個概念可以加入哪些想法?我們要注意的是:古希臘是奴立社會,小孩與女人是自由人的財產。他們關注的是政治。日記與書信在當時相當類似。富科認為就是那些類似流水帳的東西,日復一日,我們能夠去達成那個目的,如身體的操練。
  希臘城邦自由人沒有什麼法律約束,但到了希臘化之後,在自由人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政府,為了方便統治實行了告密制度來控管人民,所以人人更拘謹注意自己的言行。這個政府對於「性」有更嚴謹的規約,後來基督教延用這個方法。
  日本發生大地震之後,日本官方組織發布了一個統計:關東發聲地震的機率是百分之八十以上;台灣的命理學家他預測台灣會發生十四級大地震。大部分人相信前者,為什麼?因為那是人們習慣的方式。我們的身體習慣那樣的操練,所以偏向相信官方組織公布的數據。

  操練本能,偏重在感知。關於「性」,富科強調愉悅應是拋掉性器。這些感官的覺察應是透由反覆的操練。

潔如老師
  本能,是一種覺察。本身一直在做身體覺察的工作,那是一個意識必須要提醒身體,才能驅使身體在一個正確的位置。像是有時候我在上課,要學員做平躺放鬆的動作,但是他們的肩膀並不會放鬆。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正在用力,必須我過去按下他們的肩膀,他們才會知道原來這才是放鬆。但是透由操練,意識的介入可以減少。但是那是否被轉化成本能?如果是因為開發了身體覺察,而去做出這些反應。先於意識?後於意識?意識與本能之間的差異?